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推介 | 聂琳、王洪川:理解环境治理中政府响应及其效果的动态机制



香港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讲师聂琳(第一作者)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王洪川(通讯作者)合作在国际公共管理与政治学领域顶级期刊Governance刊发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and citizen satisfaction: Evidence from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一文,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响应与公众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揭示了环境治理中政府呼应及其效果的动态机制。



01文章摘要

早前的研究忽略了政府响应和公民满意度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通过研究政府回应方式如何影响公民满意度差异以及外部事件如何缓和政府回应对公民的影响来解决这一差距。基于2013年至2018年间收集的79360份中国地方领导环境诉求和100905份中国公民环境评估,该研究发现政府的行动性(Actional responses)和解释性响应(Explanatory responses)对公民满意度有正向影响,而推介性响应(Referral responses)对公民满意度有负向影响。此外,来自中央环保督察的自上而下的压力和环境纪录片《穹顶之下》的自下而上的压力是研究中的两种具有调节作用的外部压力(Exogenous pressures)。本研究揭示了由政府响应行动和社会政治变化所塑造的动态的政府-公民关系。


02引言

Paul Schumaker和Sidney Verba对政府响应的定义是:公民的偏好和政府相应行动的关系;Elinor Ostrom则将政府响应定义为:政府满足公民偏好的能力。因此,政府响应与公民满意度在概念上是紧密相连的。然而,是否只要是政府做出了响应,就一定能够带来公民满意度的提升?目前学界还缺少实证的论证。过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威权政府回应公民的动机以及政府的响应的方式和特点,而对于政府响应对公民的实际影响鲜有探索。


03理论背景

政府响应包含三个维度:对何人,对何事,以何种方式响应。本文聚焦政府对个体公民基于个体需求偏好的回应。早前的政治学研究常常以二分法衡量政府回应,即回应与否。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不仅丰富了民众向政府提出诉求的方式,也为学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衡量政府响应的方式,即通过大数据分析地方政府网络回应的内容,并观测地方政府与居民互动的情况。

政府-民众互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在官民互动过程中,民众的政府信任和态度都会被重塑。从个体公民的角度,当其向政府官员提出某些诉求时,自然希望得到适当的回应和解释。相比于制度上的公民参与,个体诉求-官员回应是一个更为直接的渠道来探索官民互动的过程和结果。

公民对政府的评价和态度,取决于客观公共服务质量,更取决于政府如何处理与公民的关系。政府在对民众诉求做出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弥补现有公共服务漏洞的过程,又是打造良好官民关系的过程。因此,从政府响应到公共服务质量的改变,再到民众满意度的提升,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过程。


04研究发现

本文以中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为例,将政府回应公民诉求的方式分为三类:行动性响应(Actional responses),解释性响应(Explanatory responses)和推介性响应(Referral responses)。

三类政府响应对公民环境满意度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政府能够采取实际行动(例如惩罚污染者),或能够针对公民提出的环境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公民的环境满意度则会提升;而如果政府将公民的环境诉求推介给其他部门,或仅给出承诺而无后续跟进,则公民的环境满意度会下降。

同时,外部因素的变化会调节政府响应与公民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始于2016年的中央环保督察自上而下地改变了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促使地方政府以更为有效的方式解决居民环境诉求。因此,环保督察组介入之后,地方政府的环境响应带来了更高的民众满意度,而且这一调节作用在环保督察组离开之后依然存续了下来。

发布于2015年的环境纪录片《穹顶之下》,则自下而上地改变了居民对环境问题的态度,令民众对环境问题更加关注,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也有更高的期待。在这一社会环境变化之下,地方政府发现民众“更难”被取悦,主要是由于公众对环境治理绩效的期待提高了。这一发现,与期待-差异理论相符(Expectancy disconfirmation theory)。



05理论贡献

政府响应和公民态度之间是动态关系,并不是所有政府响应都能够正向提升公民对政府的态度;这种关系一方面取决于政府如何回应公民诉求,也取决于外部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

政府响应若要达到提升民众满意度的结果,地方政府必须有足够的响应能力,解决或解释民众的诉求。政府的有效响应,也是公民参与、合供的前提条件。解释性响应(Explanatory responses)能够提升民众满意度,表明政府在不改变财政和政策安排的前提下,亦可以塑造民众的政府信任度和满意度,这是新公共服务的要义。


06启示

本文首次构建了政府响应及其效应的一般性理论框架,对理解世界各国政府响应类型及其效果具有普遍意义,对于理解不同社会政治情境下政府响应效果的约束条件具有解释价值,对于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具有现实意义。

文章链接
Nie, L., & Wang, H. (2022).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and citizen satisfaction: Evidence from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Governance, 1–22. https:// doi.org/10.1111/gove.12723

来源:EDUHK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时间:2022年08月29日
扫码关注更多
2022.08.31
● 论文推介 | 西蒙纪念专刊“公共组织决策”出版 学人推介 | 汤姆·克里斯滕森:我和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缘分 公共管理学界的老顽童,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有中国特色的挪威人 征稿函 | CPAR “比较视野下的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学术研讨会 论文推介 | 马亮:行政负担:研究综述与理论展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